sqa是什么意思(快速交付项目,SQA如何步步为营)

seoxin 02-06 11:33 13次浏览

互联网研发节奏更快,周期更短,研发模型和项目管理模式都在创新,以便适应新的业态环境。作为质量人员,我们如何应对?

提到SQA,大家最容易想到警察、教练。前者偏重检查(事后),后者偏重指导(事中)

金服集团1500+的研发团队,质量工作如何开展?中心对SQA的定位主要在于以下四个方面:
1)质量体系规范建立与完善;
2)组织级质量指标达成与改进;
3)重大项目质量跟踪与监控;
4)项目质量审计与质量回溯。

明确我们的定位和目标后,通过以下四步,逐步建立起支撑目标达成的工作思路和策略。

沟通对齐意识形态

传统质量工作来源于重量级研发过程,已不能适应当前软件研发更快的节奏,更短的周期。如何转变思路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呢?

大家都知道,现代项目管理与质量管理是有很多共识的,比如都遵循:客户满意、预防胜于检查、持续改进。

质量工作的开展,同样是为了项目成功交付,客户满意度高,组织效率效能提升;而不是简单的执行检查,为了检查而检查,我更倾向于称之为质量看护。

SQA和PM的关系其实是的partner关系,因项目成功与否,而一荣俱荣,一损俱损。

对齐意识形态之后,我们方可做到灵活的开展工作,比如:围绕企业战略实现和运营需要,分解出的若干战略项目以及不同优先级项目。

针对不同项目和不同成熟度PM采取不同的看护策略,对于专职PM,我们侧重过程监控的辅助,对于产品经理兼职项目经理,我们更侧重研发过程和项目管理知识的赋能指导。

针对不同任务要求,配备不同的SQA,组织级的侧重整体规划与改进,项目级的侧重过程监控与赋能。

构建质量管理模型

基于ISO9000,CMMI,PMI知识体系,结合业务形态,梳理构建企业的研发能力成熟度框架。

项目管理过程与软件研发过程是交互的,各自测重不同的部分,共同为项目成功交付保驾护航。针对重大项目交付,从事前预防和规划、事中监控和指导、事后总结和改进这三个方面全方位看护项目。

前期,SQA协助或指导PM制定项目计划,定义项目过程;

中期,SQA监控过程开展情况,通过度量分析识别过程中待改进的问题;

后期,SQA在执行改进过程中,优化流程和管控点,并作为下次/下个项目中提供预防性举措的来源。

基于研发能力成熟度,梳理出质量管理模型。

针对过程和产品采用不同的检测手段,并达到过程质量可视化,产品质量可量化的效果,问题驱动的负向改进牵引质量步步提升,改进反哺到策划里,作为新的输入材料,形成完整的PDCA闭环

模型工具夯实应用

有了质量管理模型,落地实施我们还需要更细节的指导,在模型中,围绕“核心”有哪些需要开展的具体标准动作,我们梳理出项目全栈式检查表,既可作为我们看护项目的检查点,也可以用于项目经理的管控自查。

同时,通过质量评价模型、缺陷分析模型以及质量审计模型的应用,提升质量工作的效率和效能。

小步快跑轻量改进

不是所有改进都需要源自于量化分析,在当前研发快节奏环境下,经验型改进更省时高效,即通过成熟质量人员识别痛点,按优先级顺序,以点带面,迭代改进,这样的好处是,快速,短时,见效快。

通过多次迭代,一段时间的积累,也能实现系统级的改进。

这需要我们具备自上而下系统的视角和思考能力,执行轻量级持续改进,最终同样实现支撑系统性整体改进的目标。

篇尾语

做什么(what)、怎么做(how),为什么要做(why),当你做事习惯于去了解why,那么不管未来如何变化,你又何惧!

毕竟,我们走过的路,每一步都算数,欢迎交流分享,碰撞出思维的火花!

  • 暂无推荐